“什么国债好?”这问题,问出来就知道是想找个稳当的去处,但真要说哪个“最好”,那可就见仁见智了。不是说没有好坏之分,而是“好”的标准,得看您自己到底图个啥。
很多人一听国债,脑子里就蹦出“保本”、“安全”这些词。没错,从本金安全角度来说,国债确实比很多其他投资品靠谱得多。毕竟是国家信誉做担保,你想想,国家还会赖账不成?但这份安心,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就没有其他需要考量的点?我倒觉得,过度强调“保本”有时候反而会忽略了更实际的问题。
比如,有些人就只盯着国债的票面利率,觉得某个数字看着就舒服。但实际情况呢?很多时候,你需要考虑的还有国债的发行方式、期限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流动性。
我就见过不少朋友,买了国债,到了约定时间,钱得乖乖等着。如果中间急着用钱,那就麻烦了。尤其是那些长期的、不记名的国债,一旦想卖,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价格上可能还要打个折扣,你说这“保本”的意义在哪儿了?
说到底,国债也不是铁板一块。国内现在主要的有几种,最常见的,也就是大家最容易接触到的,就是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。这俩,就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记账式国债,你可以理解为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账户里能看到的那些。它比较灵活,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。所以,如果你买的时候利率高,后面市场利率跌了,你的国债价格可能还会往上涨,这里面就有波段操作的空间。当然,反过来,如果市场利率涨了,你的国债价格也可能跌。这玩的就是个市场预期和对利率走势的判断,有点技术含量,也伴随一定风险。
储蓄国债,就更偏向储蓄性质了,发行的时候固定利率,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。它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,期限也相对固定,比如三年、五年。这种更适合那些不需要经常动用这笔钱,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。它zuida的优点就是稳定,而且通常会在发行的时候就告诉你未来每年的利息怎么付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还有一种叫电子式储蓄国债,名字里带“电子式”,但本质上和储蓄国债差不多,只是buy和持有方式变了,可以在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上操作,更方便一些。但它同样有期限,到期前赎回可能会损失一些利息,这一点也得注意。
刚才也提到了流动性。我接触过不少客户,他们往往只关注利率高不高,但很少去想,万一今年突然有个大额开销,这笔钱能不能及时拿出来,而且拿出来的时候不至于像丢了钱一样心疼。尤其是那些期限长的国债,如果是非记账式的,一旦到期前赎回,那损失的利息可是实实在在的。
打个比方,一个朋友,几年前买了几十万五年期的凭证式国债,当时利率确实不错。结果今年家里面出了急事,需要用钱,一查,提前赎回,少了好几年的利息,到手的钱还不如按期存银行的活期利息高。那心情,可想而知。
所以,在选择国债的时候,一定要掂量掂量自己对资金的未来需求。如果你觉得未来几年内很可能需要动用这笔钱,那么选择一些期限较短的,或者像记账式国债那样可以在市场上卖掉的,会更灵活一些。但反过来说,如果你确定这笔钱可以放个三五年甚至更久,那储蓄国债的稳定收益可能就更适合你。
“什么国债好?”这个问题,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着利率和期限转。目前市场上,长期国债的利率通常会比短期国债高一些,这是风险溢价的一种体现。国家发行长债,意味着它锁定资金的时间更长,为了补偿这个期限带来的不确定性,自然需要给出更高的回报。
那么,是不是利率越高的国债就越好?这得看你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。如果你觉得未来利率会下降,那么现在买个长期高利率的国债,相当于把这个高利率“锁定”了,那肯定是划算的。但如果你觉得未来利率会上升,那么你手上持有的那些利率低的国债,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就会下降,价格也可能下跌。
我个人在给客户做建议时,会根据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计划来推荐。比如,年龄偏大、追求稳健收益、不需要额外流动性的,我可能会推荐储蓄国债;而一些有一定投资经验、对市场有一定判断能力的,我则会考虑记账式国债,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额外收益。
而且,我们也要关注国债的发行信息。有时候,政府为了特定目的,会发行一些特殊用途的国债,比如为某个基础设施项目融资。这些国债的利率和期限可能也会有所不同,值得关注。但说实话,对于普通散户来说,最容易接触到的还是上面说的记账式和储蓄国债。
总之,什么国债好,没有一个标准答案。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需求,区分不同产品的特性,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别一味追求高利率,也别被“保本”二字冲昏了头脑,多想想流动性、期限和自己对未来资金的需求,这样才能买到真正“好”的国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