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车险多少种?”这问题吧,听着简单,但真要掰扯开了,一点不比当年算盘珠子少。很多客户上来就问,哎,我这车险,都有啥?我一般就反问一句,您想知道啥?是想知道保险公司能卖几种?还是想知道我能给您配几种?或者,是想知道您这车,理论上能买几种组合?这差别可就大了去了。
很多人一听“车险有多少种”,脑子里就想着,哦,就像手机套餐一样,A套餐、B套餐,就那么几种。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。咱们说的“车险”,说白了,就是一份合同,一份保障。保障啥?保障您开车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。而这些风险,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,所以保障的“种类”也就能变出花样来。
从最基础的、强制性的角度来看,大家都知道交强险。这个几乎是强制的,国家规定的,没办法不买。但问题就出在,交强险它保障的范围和额度是有限的,真遇到大事故,光靠它,那点钱根本不够赔。这就催生了我们常说的“商业险”。
商业险就不是一个固定的“种类”了。它更像一个自助餐,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,自己搭配。您需要啥,我们就给您上啥。这才是“车险种类”最让人头疼,也最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。与其问“有多少种”,不如问“我需要哪些保障”。
虽然说商业险可以随意搭配,但一些险种,可以说是“基本款”,是大多数车主在考虑车险时,最先会接触到的。这些也是我从业这么多年,最常接触到的。
这个绝对是商业险里的“重头戏”。简单说,就是万一您开车撞了别人,或者撞了别人家的东西,比如墙、电线杆、甚至是宠物,保险公司替您赔。这个险种的额度,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买得高一些,至少几十万,最好上百万。别觉得没可能,想想看,要是撞到一个开宝马的,或者撞一辆保时捷,那修理费、耽误人家做生意的误工费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我遇过一个客户,车技嘛…只能说偶尔不稳定,他第三者买的是50万,结果真撞了人,对方伤得不轻,医疗费、伤残赔偿金加起来,远远超过了50万,最后他自己还得掏不少。所以,这里面的“多少种”,其实就是保额的不同,但保额不同,影响是天差地别的。
这个险种的“种类”,主要体现在保额上。从10万、20万,一直到100万、200万,甚至更高。不同的保额,价格自然也不同。所以,不是说有10万的第三者和100万的第三者是两种险,而是同一险种,因为保额选择的不同,形成了不同的“产品”或者说“方案”。
关于第三者险,还有个小细节,就是“不计免赔”。这个我后面会单独说,但你知道,加了它,赔付的时候就没那么多“自己承担”的部分了,对于客户来说,当然是更省心。
这个好理解,就是您自己的车,发生碰撞、火灾、爆炸、盗抢、自然灾害(比如冰雹、台风)这些情况,导致车辆受损,保险公司给您赔。也是最常被用到的险种之一。
车损险的“种类”,除了基础的保额(通常是车辆的实际价值,这个有专门的核定方法,不是你买的时候定的价格,也不是新车购置价),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,就是“附加险”的搭配。比如,您可能会听到“玻璃单独破碎险”、“划痕险”、“发动机涉水险”等等。这些其实可以看作是车损险的“细分”或者“拓展”。
比如,如果你买的是普通车损险,那车辆的玻璃单独破碎了,它是不赔的(除非是与其他碰撞事故一起发生的)。这时候,就需要单独buy“玻璃单独破碎险”。又比如,小区里车停着,被人恶意划了,漆面受损,如果没有“划痕险”,那也是没法赔的。至于“发动机涉水险”,这个就非常重要了,尤其是在雨水多的季节,一旦积水,发动机进水启动,基本就报废了,保险公司可以赔付。所以,看似都是“车损”,但里面的“种类”就因为这些附加保障的存在,变得复杂起来。
说实话,刚入行的时候,我记这些附加险都费劲。客户一说,哎,我的车损险还有啥?我得赶紧翻翻条款,或者问问经验丰富的老同事。现在是熟练了,但依然要提醒客户,这些细节很重要。
这个险种,顾名思义,就是您的车要是被偷了,保险公司赔。不过,这年头,车辆被盗抢的情况相对少了点,尤其是一些热门车型,被偷了可能还直接被拆了卖零件。所以,这个险种,有的车主会觉得非必需,但我觉得,对于一些新车,或者价值比较高的车,还是可以考虑的。
关于盗抢险,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赔付的时候,通常会有一个“折旧”的说法,而且也不是全额赔付,而是赔付车辆被盗抢时的实际价值。而且,如果车辆找回来了,但有损坏,那这部分损失,又是通过车损险来赔付的。这里面的逻辑,有时候确实容易把人搞晕。
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子,车主的车被偷了,报了案,保险公司赔了钱,结果几个月后,车居然被找到了,但是车况非常糟糕,被拆得不成样子。这时候,是赔还是不赔?找谁赔?保险公司会说,我们已经赔付了盗抢损失,现在找回来的车,那责任就复杂了。所以,虽然看起来是“一种”险,但背后的理赔流程和涉及的细节,也挺值得说道说道。
除了上面这几项“基本款”,车险的“种类”还有很多,而且很多都是基于前面提到的险种进行组合或者细化的。
这个绝对是“万能钥匙”级别的存在。你买了车损险、第三者责任险,如果发生了保险事故,但损失金额低于你约定的免赔额(比如500块、1000块),保险公司就不赔,或者只赔付超过免赔额的部分。买了“不计免赔”,就相当于把这个免赔的部分也转嫁给了保险公司。简单说,就是“我不管多少钱,只要在保额内,保险公司全赔”。
所以,你会发现,很多保险公司在给你报价的时候,会报一个“含不计免赔”的价格,和一个“不含不计免赔”的价格。从客户的角度,这两种明显就是不同的“种类”或者“选项”。而且,这个“不计免赔”也可以单独buy,你买了车损,想给车损买个不计免赔,那就算一种。你买了三者,想给三者买个不计免赔,那又是另一种。所以,光是“不计免赔”这个点,就已经能把基础险种的“种类”翻一番了。
这两年,随着一些科技发展和用户习惯的变化,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车险“种类”或者说“产品模式”。比如,“指定驾驶员”。有些保险公司会推出,如果你的车主要是有固定的驾驶员,而且驾驶记录良好,那么保费可能会有优惠。这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评估和定价的调整,但对消费者来说,可能感觉就像是多了一种“优惠方案”。
还有“家庭共用险”,就是说,如果你有多辆车,或者家里的几个成员都会开这辆车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buy保险,有时候可以享受到一些费率的优化。这些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“新险种”,但确实是在现有框架下的“产品创新”或者“服务升级”,让消费者感觉“车险种类”更多了。
除了上面提到的,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附加险,虽然不像第三者、车损那么核心,但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派上用场。比如,“车轮单独损失险”(比如爆胎导致的轮毂损坏),“新增设备损失险”(如果你给车加装了音响、导航等,价值较高),“车载货物掉落险”(如果你经常拉一些货物)。
这些险种,就像是给车险这个“大框”里,又加了很多个“小盒子”。每个小盒子,代表一种特定的风险保障。客户的选择性就非常多了。所以,你再问“车险多少种”,就像在问“盒子里有多少个小盒子”。
我刚开始做的时候,经常遇到客户拿着一份不知从哪儿来的“报价单”,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种险种的组合,然后问我,这是啥?那是一种什么情况?我得一条一条给他解释,哪些是必备的,哪些是可选的,哪些是重复的。现在,客户们自己也越来越懂了,但依然会有很多细节上的困惑。
说到底,“车险多少种”这个问题,与其关注数量,不如关注自己需要什么。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虑:
一是 保障对象 :是保障对方(第三者),还是保障自己(车损、盗抢)?
二是 风险类型 :是碰撞、火灾,还是盗抢、自然灾害?
三是 损失程度 :是小刮小蹭,还是重大事故?
四是 经济能力 :你愿意为这份保障付出多少保费,以及万一出事,你又能承担多少损失?
从我的经验来看,交强险是基础,第三者责任险是一定要买高额的,车损险也要买,然后根据自己的车辆价值、使用情况,再考虑盗抢险、玻璃险、划痕险等。不计免赔,我个人是比较推荐的,能省很多事。
像我们公司,像是在 [website名称] ,我们提供的就是基于这些险种,给客户定制化的方案。你可以直接在 [website地址] 上了解,或者contact我们的专业顾问,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,给你一个最适合的搭配。我们 [公司简介] 一直秉承的就是,不是卖给你最多种类的保险,而是卖给你最需要的保障。
所以,下次再有人问“车险多少种”,你就可以告诉他,这个答案没有固定数字,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