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股票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在上市?一个行业老兵的粗略盘点

美国股票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在上市?一个行业老兵的粗略盘点_https://m.fsyjjx.cn_股指期货保证金_第1张

很多人问我,美国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数量到底有多少?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,答案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,而且一直在变。我接触这个行业这么多年,常遇到新手或者一些非专业人士,把‘美国有多少只股票’简单理解成一个固定的数字,就像学校课本里的公式一样。其实不是那么回事,这里面涉及的门道,比大家看到的要多得多。

理解“数量”的几个维度

首先,得想清楚我们到底在数什么。我们说“美国股票”,是单指在某个交易所交易的普通股?还是包括各种优先股、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s)、不动产投资信托(REITs)等等?不同的统计口径,出来的数字肯定不一样。就好像问‘中国有多少家公司’,你统计所有注册企业、纳斯交易的企业、还是上市企业,结果肯定天差地别。

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,大多数人问这个问题,心里想的是那些能在公开市场交易、投资者可以方便买卖的‘股票’。比如,你在券商APP里看到的那些可以下单的代码,那是最直接的答案。但就算这样,不同类型的市场,数量也差异很大。纳斯达克(NASDAQ)和纽约证券交易所(NYSE)是大家最熟悉的两个,它们的上市公司数量是主要组成部分,但仅仅是冰山一角。

还有一些国内投资者可能不太了解的‘场外交易市场’(Over-the-Counter, OTC),比如场外粉单市场(Pink Sheets)或者场外报价系统(OTC Bulletin Board),上面也挂着不少公司,而且很多是规模非常小的,甚至是亏损严重的,但它们确实是在公开交易的。所以,要给出一个精准的‘美国股票有多少只’的数字,你得先划定好范围,否则很容易‘数不清’。

交易所的格局与上市公司流转

从我实际接触到的情况来看,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这两大巨头,加起来的上市公司数量是比较稳定但又持续波动的。你可以理解成,就像一个大城市,每天都有人搬进来,也有人搬出去。新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募股(IPO)进入市场,一些表现不好或者被收购的公司就会退市。这个数字,我印象中,两者加起来能有几千家,具体是三四千还是四五千,这个波动范围是常态。
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做一个项目,需要梳理一家客户在美国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,当时就得去核对他们在各大交易所的上市情况。那会儿,我们就发现,仅仅是‘上市’这个概念,都有不同的层级。比如,有些公司可能一开始是在纳斯达克上市,后来因为业务转型或者规模扩张,又转到了纽交所。还有一些,比如专门交易期权、期货的交易所,上面列出的‘股票’,其性质又有些不同。

所以,如果你听到一个数字,说美国有‘上万只’股票,那很可能是把场外交易市场,或者一些非常规的金融衍生品也算进去了。在我看来,真正意义上,你我这些普通投资者能够直接买卖并相对熟悉的‘个股’,数量上应该是几千家这个区间,而且这个数字是动态平衡的。

其他市场与特殊情况

除了两大主板,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交易所,比如芝加哥期权交易所(CBOE),上面也有不少股票和衍生品交易。更不用说那些专门针对特定资产的交易所,虽然它们列出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‘股票’,但很多时候在宽泛的统计里会被包含进来。所以,如果我们把所有的‘可交易证券’都算上,数字会指数级增长,可能会达到数万甚至更多,但这已经超出了‘有多少只美国上市公司’这个问题的本意了。

在我刚入行的时候,接触过一个客户,他们想在美国上市,但规模还比较小。当时给他们的建议是,可以考虑一些二板市场或者更小型的交易所,这样上市的门槛相对低一些。那时候,我也去研究过这些小型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和数量,确实五花八门,光是把这些都捋清楚,就够花一番功夫的。

还有一点,就是‘退市’。公司被收购,或者因为不满足最低交易价格、财报披露不及时等原因,都会被交易所强制退市。这个过程是持续发生的,所以,就算今天给你一个数字,明天可能就会有变化。从这个角度看,‘美国股票有多少只’,更像是一个‘截至此时此刻的快照’,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答案。

我从业这些年的粗略感觉

如果非要我给一个‘普通人能理解的、基于日常交易的’一个大致范围,我倾向于认为,在美国主流交易所(主要是纽交所和纳斯达克)挂牌交易的、投资者熟悉的普通股数量,大概在4000到5000家左右。当然,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,因为我没有实时去抓取最新的数据,而且我也不认为非要精确到个位数。我更关心的是市场的大致规模和主要构成。

我之前也跟一些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,大家普遍的感受也差不多。我们做量化分析的时候,通常会去订阅一些金融数据服务,比如彭博或者路透,它们提供的数据非常全面,包含了几万条的证券代码。但其中大部分是期权、期货、债券、ETFs,还有一些是来自海外市场的美国存托凭证(ADRs)等等。真正的是‘美国本土上市公司’的股票,在我们日常的交易策略中,是会有一个筛选范围的。

对我来说,这个数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,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市场的活跃程度、公司的类型分布,以及它们背后的基本面。与其纠结于一个精确的数字,不如去关注那些真正能创造价值、或者有潜力的公司。因为说到底,我们投资是为了赚钱,而赚钱的关键,不在于你知道市场上有多少家公司,而在于你能从里面找到几家适合你的。

信息来源与判断的必要性

我经常提醒一些刚入行的朋友,不要轻信那些看起来‘过于完美’或者‘过于精确’的数字,尤其是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。很多时候,这些数字可能只是从某个特定时间点抓取的数据,或者包含了你不需要的统计范围。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,以及理解它背后的统计口径,是非常重要的。

比如,如果你看到某个website声称‘美国有超过6000家上市公司’,你需要问一下,它是怎么统计的?是只算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吗?还是把OTC市场也算了进去?或者,有没有可能把一些 ETFs 的成分股也算进去了?我个人的经验是,当你需要这种数据的时候,最好还是去直接查询一些权威的金融数据提供商,或者关注一些大型券商发布的年度报告,它们的统计会更严谨一些。

而且,市场是时刻在变化的。我之前有一次,为了一个学术研究,需要对比不同年份的上市公司数量。那次我不得不去查询大量的历史数据,发现每年的IPO数量和退市数量都不同,导致总数有轻微但明显的波动。所以,如果你看到一个数字,一定要注意它‘截止日期’,否则可能会误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