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跌,我们为什么也跟着“感冒”?

美股跌,我们为什么也跟着“感冒”?_https://m.fsyjjx.cn_期货保证金计算_第1张
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:明明我们自己市场的基本面挺稳的,但一看到美股跳水,A股也跟着瑟瑟发抖。这种“联动效应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是不是我们太容易受别人影响了?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希望能帮大家理清一些思路。

全球化下的“蝴蝶效应”

首先得承认,全球经济早已不是一个个孤岛。美股,尤其是那些大型科技公司的表现,不仅仅是美国股市的晴雨表,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球科技创新和资本流动的一个风向标。当这些“巨头”的股价因为加息预期、业绩不及预期、或者地缘政治风险而出现大幅波动时,这种恐慌情绪很容易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。

想象一下,很多跨国公司,它们在美股上市,它们的收入、利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全球各地。当美股估值下移,或者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时,这些公司的股票自然会受到影响。而这些公司,很可能就是在我们国内也有业务,甚至是重要的合作伙伴。它们的价值波动,间接影响了我们的市场信心,也影响了那些在A股上市的,与它们有供应链、技术合作的公司。

再说资本流动。美国作为全球zuida的经济体之一,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全球资本配置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当美股动荡,或者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时,一部分逐利的国际资本可能会从新兴市场撤离,包括中国。这种资本外流的预期,或者实际发生,自然会对我们国内股市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。

信心比黄金更重要

除了实际的经济contact,市场情绪和信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我们投资者,尤其是散户,很多时候会关注海外市场的动向。当美股连续大跌,很多财经媒体的报道都会突出这一点。这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“外部风险”的认知,导致投资者对国内市场也产生担忧,即使国内市场本身的状况并没有那么糟糕。这种“羊群效应”或者说“比价效应”,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容易出现超调。

我记得以前有个阶段,可能是在2018年或者2019年,那时候中美贸易摩擦是热点。虽然很多国内的科技公司,特别是那些专注于国内市场的,受到的直接影响有限,但是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下降,大家对于“不确定性”的容忍度降低。在这种背景下,即便是国内市场的一些利好消息,也很难抵消外部风险带来的悲观情绪。那时候,美股的任何风吹草动,都会被放大解读,然后传递到A股上来。

说实话,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交易复盘的时候看到,明明我们今天发布的经济数据不错,但市场并没有太大起色,反而是在盘中出现下跌,事后一查,可能就是因为隔夜美股大跌,导致情绪蔓延。这种时候,我们交易员之间也会交流,讨论是不是要稍微谨慎一点,观察盘面情绪的变化。

“我们”到底是谁?

但话说回来,“为什么美股跌我们也跌”这句话,也需要辩证地看。有时候,这种跌幅并不是完全同步的,也不是因为“别人跌,所以我们必须跌”。更多的时候,是我们自身的市场内在逻辑,碰巧和外部的某些因素发生了共振。

比如,如果国内市场本身也存在一些估值过高、或者需要调整的板块,那么美股的下跌可能就是一个触发因素,加速了这种调整的到来。就像一个房间里本来就有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,开窗通风一下,虽然可能有点冷,但长远来看是好的。我们市场也一样,有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,会迫使我们审视自身的问题,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。

另外,我们也要看到,并不是所有时候美股跌,我们也一定会跟着跌。很多时候,我们市场会有自己的独立行情。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有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,或者有重要的政策支持出台的时候。例如,2020年疫情初期,全球股市都经历了剧烈波动,但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相对较早取得成效,经济也率先复苏,A股市场的表现就显示出一定的韧性,甚至在某些时期跑赢了全球其他主要市场。

如何应对这种“联动”?

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,理解这种联动性很有必要,但也不必过于恐慌。关键在于区分哪些是真正的、影响我们市场基本面的因素,哪些仅仅是短期情绪的传导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国内的经济数据、产业政策、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,而不是仅仅被海外市场的波动牵着鼻子走。

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也会学习去识别一些“虚假信号”。比如,美股大跌,但A股开盘后,一些关键板块,比如消费、内需相关的股票,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抛售,反而有资金承接,这时候就说明国内市场的内生力量还在。反之,如果整个市场都呈现出无差别的下跌,那可能就要更警惕一些。

我的一个资深同事,他经常说,做投资,要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,但最终还是要“心里有数”。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就是关注全球的信息,包括美股的动向。但“心里有数”就是基于对国内市场和经济的深入理解,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。有时候,别人都在追涨杀跌的时候,如果你能冷静下来,发现一些被低估的好资产,那才是真正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