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我总是贷不了款?”这个问题,这几年听得太多了。不是客户着急,而是我们这些做信贷的,看着那些符合条件的,却因为一些我们自己也觉得有点“玄乎”的理由被拒,心里也挺憋屈的。其实,归根结底,很多时候不是银行、贷款机构的问题,而是申请人自己没把“功课”做足,或者说,对信贷审批的逻辑理解不够透彻。
说到为什么贷不了款,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征信。很多人以为征信就是看看你有没有逾期,其实远不止。那是一份详尽的个人信用“成绩单”,银行通过它来评估你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。有时候,你觉得自己准时还款,但报告上可能显示了你近期频繁查询征信、或者同时申请了好几家银行的贷款,这都会被视为“高风险”信号。还有些小额xyk,哪怕只是几十块钱的逾期,如果次数多了,对你的整体评分影响也很大。
我们见过太多因为“小白”征信而被拒的。你没有xyk,也没有任何贷款记录,银行就没法判断你的还款能力和习惯。这就像一个从来没考过试的学生,老师没法给他打分。这时候,就算你收入再高,银行也会犹豫。建议大家,如果之前没有信用记录,可以考虑先申请一张门槛较低的xyk,按时还款,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档案。
还有一种情况,是征信报告上的信息有误。这个相对少见,但确实存在。比如,你名下的xyk或者贷款,你根本不知道,但报告上却显示了出来。这时候,千万别急着去申请新贷款,而是要及时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详细的征信报告,核实信息,如果发现错误,一定要及时提出异议,让征信机构进行更正。不然,一份有问题的征信,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。
贷款审批,最终看的还是你的“还款能力”。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你的工资收入除以月供那么简单。银行会综合评估你的收入稳定性、负债情况、以及你的支出。比如,你虽然工资高,但每个月xyk账单、各种消费贷、房贷等加起来,已经占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,那你的“可支配收入”就会打折扣。
有些人会问,我明明每个月工资都到账,为什么还会因为还款能力被拒?原因可能在于“流水”的问题。银行看的是你的银行流水,而不是你的工资单。如果你的流水很不规律,比如时有时无,或者经常有大额不明款项的进出,这都会引起银行的怀疑。他们会担心你的收入来源是否稳定,或者这笔钱是否是用来偿还其他债务的。
另外,你的职业稳定性也很重要。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,或者在一个行业内经常跳槽,银行可能会觉得你的收入不稳定,风险较高。就算你收入很高,但如果工作很不“稳定”,银行也会慎重考虑。所以,有时候,即便收入看起来不错,但因为这些“细节”,贷款申请也可能不顺利。
负债率,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,但它对贷款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。简单来说,就是你所有负债(包括xyk欠款、其他贷款、房贷等等)占你月收入的比例。这个比例一旦超过银行设定的警戒线,比如有些银行会要求负债率不能超过50%,那么你的贷款申请就很难通过。
我们遇到过一个客户,月收入不错,征信也还可以,但就是总也贷不下来。后来一查,发现他同时有好几张xyk,虽然大部分都按时还款,但总体的信用额度却很高,而且他常常把xyk额度用满,导致每月账单都很高。虽然他每个月都能还上,但银行看到的负债总额,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收入水平,所以直接拒了。
还有些人,自己名下没有房贷,但有为家人做过担保,或者有多笔小额消费贷款,这些都会被算进总负债里。所以,在申请贷款前,一定要梳理清楚自己名下的所有负债情况,包括那些可能被自己忽略的“小账”。
很多时候,你以为填写的贷款用途很正常,但银行却不这么认为。比如,有些消费贷款,你填的是“装修”,但如果你近期有大额的股票、基金或者虚拟货币的交易记录,银行就很可能会怀疑你的真实用途是进行投资。而大多数贷款,尤其是消费类贷款,是禁止用于投资的。
我们遇过一个案例,客户申请了一笔装修贷,但银行在审核的时候,发现他近期有几笔较大金额的交易,流向了股民常用的证券账户。虽然客户解释说是自己“随便用用”,但银行出于风控考虑,认为资金用途不明,或者存在违规投资的风险,最终还是拒贷了。
还有些客户,为了提高贷款通过率,故意填写虚假信息,比如夸大收入、隐瞒负债,甚至虚构贷款用途。这种行为一旦被银行发现,轻则拒贷,重则会把你列入“黑名单”,之后几年内都很难再获得任何信贷支持。所以,如实填写,比什么都重要。
除了以上几点,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,也可能导致贷款申请失败。比如,你的手机号绑定的实名信息是否与你的身份信息一致?如果你的手机号已经换了很久,但注册贷款的却是旧的号码,银行可能会觉得你在信息上存在不确定性。还有,你的居住地址是否稳定?如果你近期频繁搬家,或者提供的地址信息不准确,银行也会觉得你的居住稳定性不高。
有时候,申请的贷款产品与自身情况不匹配,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比如,你明明是全职在一家公司上班,却去申请那种面向个体工商户的贷款,或者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,却去申请那种需要单位盖章证明的贷款。这种“错配”也很容易导致申请失败。
总的来说,想成功贷到款,不仅仅是看你收入高不高,更重要的是银行对你整体的信用、还款能力、以及风险的评估。多花点心思去了解银行的审批逻辑,把自己的“材料”准备得更充分、更真实,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大大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