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起中国房价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高得离谱”。但如果把目光投向重庆,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明明是直辖市,经济发展也不算差,但普遍感觉重庆的房价,尤其是主城区核心区域,似乎并没有达到很多一线城市那种“望尘莫及”的地步。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重庆房价没那么“爆”?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,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首先,重庆的地理条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。这座城市号称“山城”,地形复杂,丘陵、山地占了很大比重。这直接导致了土地的开发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高。你看重庆市区,很多地方都是依山而建,高差大,平坦开阔的地块本身就比较稀缺。不像很多平原城市,可以大面积、规整地开发住宅区。这就好比盖房子,在一块平地上盖100套和在一座山上盖100套,成本和技术要求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而且,重庆的城市形态也很有特点。它不是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,而是沿着长江、嘉陵江两条大河形成的“组团式”发展。主城区虽然大,但各个区域之间,尤其是隔江相望的区域,交通通勤的压力会比同等距离在平原城市大一些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某些区域“核心”的定义,也分散了对单一核心区域的购房热情。
说实话,很多在重庆生活过的朋友都体会过,想在重庆找一块纯粹的大平地,建高层住宅,需要花很多心思在征地和地基处理上。这就从源头上增加了不少成本,而最终的售价,也需要考虑这些隐性成本。
再者,重庆的住宅供应结构,特别是近些年,确实呈现出一些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点。虽然整体体量不小,但商品房的集中度,尤其是高端改善型住宅,并没有像某些热点城市那样,一股脑儿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区域。重庆的房子,尤其是早期,有不少是分布在各个“组团”内,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。这种分散性的供应,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核心区域的“稀缺性”概念。
很多人会提到重庆的“棚改”和拆迁安置房。这确实是重庆住房供应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大量的安置房,使得很多原住居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解决了住房问题,他们并不需要进入商品房市场去“抢”房。相对而言,这部分需求就被剔除在外了,没有直接推高商品房的价格。我接触过一些拆迁户,他们拿到安置房后,很多时候并不急于出售,或者选择自己住,即便出售,价格也相对比较理性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:虽然重庆也有核心地段,比如江北嘴、化龙桥这些地方,有非常优质的住宅项目,价格也不菲,但市场的整体“天花板”并没有被轻易打破。你很难看到像一线城市那样,动辄几百万、上千万,甚至上亿的豪宅成为市场的主流话题。在为什么重庆房价不高这个问题上,拆迁安置房的消化能力和市场构成,是绕不开的一环。
产业是支撑房价的核心动力之一。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,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。虽然有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,但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相比,在高端服务业、金融业、科技创新领域的集聚效应,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吸引力,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这意味着,虽然重庆吸引了大量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口,但与那些拥有强大虹吸效应的“人才磁场”相比,其buy力层级和对顶级住宅的需求,可能没有那么集中和强大。我观察到,很多从外地来重庆发展的朋友,如果是为了工作机会,通常会选择离工作地点相对便利的区域,而未必会去追求主城最核心、价格最高的区域。比如在一些产业园附近,也会形成不错的居住区,价格也更为合理。
再者,重庆的城市发展逻辑,也并非完全以“高地价”来驱动“高房价”。市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,也会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居民的购房承受能力。不像有些城市,可能完全把土地出让金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,从而不断推高地价。重庆在这方面,我个人感觉还是相对克制的。
其实,很多时候,地域文化和居民的消费习惯也会影响房价。重庆人普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“接地气”,对于生活成本的敏感度比较高。大家更看重生活便利性、居住舒适度,以及周边配套设施。在高价位的产品面前,重庆的消费者可能相对更“挑剔”一些,也更看重性价比。
而且,重庆的消费市场非常活跃,吃、玩、乐方面的选择非常多,人们的消费意愿也比较强。相对来说,在房产这样的大宗消费上,可能会更趋于理性,不会盲目跟风。我见过一些不错的楼盘,宣传做得也很到位,但如果价格真的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,销售进度也不会像想象中那样火爆。
举个例子,我曾在一个新开发的区域,看到一个项目,地段不错,周边配套也有,但价格定位非常高,直逼一线城市。结果就是,即使样板间做得再漂亮,很多当地人也只是看看,真正下决心buy的,要么是少数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,要么是冲着项目本身的特殊价值去的。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价格更亲民,或者说,更符合他们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区域。
当然,说为什么重庆房价不高,也要有个参照系。如果跟国内那些超一线城市比,重庆的房价确实显得“不高”。但如果跟全国很多二线、三线城市比,重庆的核心区域房价,比如江北嘴、中央公园片区,也是不便宜的,也经历了显著的上涨。只是它的上涨幅度、峰值以及在全国的“排名”,没有那么抢眼而已。
对于很多在外地工作,偶尔回重庆的重庆人来说,可能会有“怎么还没那么贵”的惊讶。但对于长期在重庆生活、工作的人来说,他们更清楚市场的真实情况,也更能感受到房价的变化。很多刚需族,仍然觉得月供压力不小。所以,“高”与“不高”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,以及你和谁进行对比。
总的来说,重庆房价的“不高”,是地理、城市规划、供应结构、产业吸引力、文化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“跌”或者“涨”可以概括的,而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生态的体现。在我们公司(如果方便提及,可以加上公司名称和相关业务,例如:在我们公司,经常会给客户分析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,重庆就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察样本),我们在做重庆的房地产投资分析时,都会深入研究这些结构性因素,而不是简单地看一个平均价格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