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浩瀚无垠的大河中央,有一座孤岛,岛上有一座古朴的庙宇。庙宇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,他日夜参禅悟道,不问修为,只求心安。
僧人名叫法明,原本是皇宫里的皇子。他生性聪慧,博览群书,自幼便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皇宫里的勾心斗角让他心生厌倦,于是他毅然出家,来到这座孤岛上修行。
法明刚到孤岛时,一心只想精进修行,提高自己的修为。他日夜诵经打坐,苦修不已。可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发现自己越修越困惑,越修越浮躁。
一天,他在河边散步,看到一只小鸟在河面上飞翔。小鸟飞得很低,几乎贴着水面,却能轻而易举地避开所有的障碍物。法明顿悟了,他意识到自己追求修为的心太过执着,反而阻碍了自己的修行。
从那以后,法明不再执着于修为。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,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,去除心中的杂念和烦恼。他每天诵经打坐,但不再是为了提高修为,而是为了让自己心安。
法明的心境逐渐平和了下来,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扰,也不再为自己的修为所累。他每天在孤岛上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,诵经、打坐、种菜、养花,与大自然和谐相处。
一天,一位年轻的修行者来到孤岛,拜访法明。年轻修行者看到法明虽然身处孤岛,却面容安详,心中十分敬佩。他问法明:“大师,您已经修行多年,为何不问修为,只求心安?”
法明微微一笑,说道:“修为是外在的,而心安是内在的。外在的修为可以提升,但内在的心安却很难得。如果一味追求外在的修为,反而会迷失自己。”
年轻修行者若有所悟,向法明请教如何才能心安。法明告诉他:“心安来自于放下,放下执着,放下烦恼,放下对世俗的欲望。当你放下了一切,你的心自然就会安下来。”
年轻修行者谨记法明的话,回到自己的修行之地,潜心修行。他不再执着于修为,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,日复一日地去除心中的杂念和烦恼。
几年后,年轻修行者再次来到孤岛,拜访法明。法明看到他面容更加安详,心中十分欣慰。他告诉年轻修行者:“你已经找到了心安之路,今后只要继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,你的修行之路一定会越来越顺畅。”
年轻修行者向法明告别,返回自己的修行之地。他牢记法明的话,继续潜心修行,不问修为,只求心安。
法明在孤岛上修行了一辈子,虽然他的修为并不高,但他却活得逍遥自在,心安理得。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:修道不在于修为的高低,而在于心安。
当我们放下执着,放下烦恼,放下对世俗的欲望,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下来。心安了,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,享受生命的每一刻。